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PACS 構建
趙 欣 李坤成 賈蓉榮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醫學影像學部放射科,北京100053)
〔文章編號〕1002 - 2376 (2004) 04 - 0001 - 04 〔中圖分類號〕TN91918 〔文獻標識碼〕B
〔摘 要〕宣武醫院是三級甲等醫院,我科從2000 年3 月開始進行PACS 建設,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分4 期
進行實施,并制定了適合自己的存儲方案。PACS 的應用是現代醫學的又一次比較大的革新,我國現在正處在改
革大潮之中,醫院體制改革正也在進行之中。PACS 的發展模式應該符合中國的國情。
〔關鍵詞〕PACS 建設;圖像存儲
宣武醫院是三級甲等醫院,擁有1050 張床位,
每天有300 多人次進行X 線檢查,150 多人次CT
檢查及50 多人次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檢查。現代醫學的發展越來越依賴
醫學影像的診斷,醫學影像所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
合理的利用和保存這些信息是我們建立PACS 的主
要目的。
我科從2000 年3 月開始進行PACS 建設,根據
我院的實際情況分4 期進行實施, I 期PACS 首先將
2 臺CT、1 臺MR、3 臺激光打印機、7 臺影像診斷工
作站、1 臺小型服務器和1 個光盤庫聯網。2001 年
5 月在裝備2 臺計算機攝影(computer radiography ,
CR) 后,開始進行II 期PACS 建設,安裝10 臺配備
普通顯示器的診斷工作站,每臺工作站都配備圖像
瀏覽軟件和報告書寫軟件,在普通放射的圖像還沒
有全部數字化的情況下,醫生通過觀片燈閱片,同時
參考顯示器所顯示的圖像進行診斷,并應用放射信
息系統(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 完成診斷
報告。CT、MRI 和CR 的圖像通過服務器進行光盤
存儲,可以保證大約3~4 個月的圖像在線,即診斷
醫生可以隨時從診斷工作站查詢近3~4 個月的圖
像。
II 期PACS 開始構建時,為了配合PACS 的實
施,我們改變了工作流程,將放射科各種影像檢查的
申請單統一格式,統一檢查號碼,打破各個檢查室人
員相對固定的狀況,開始逐步實行分專業組書寫診
斷報告,分專業組參加院內、外的會診的改革。II 期
PACS 完成后,放射科的大部分診斷報告可以由電
腦打印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放射科診斷報告更
加標準化。
為了完善我科的PACS ,我們又實施PACS 的
III 期工程,具體實施如下:
1 III 期PACS 的影像數字化解決方案
我們在普通放射部分配備7 套CR 和一套數字
化攝影(digital radiograpgy ,DR) 系統,對暫時還沒有
數字化的胃腸造影和乳腺攝影,配備2 臺膠片數字
化儀,將膠片轉化成數字化圖像,進入PACS。由于
CT、MRI 和DSA 均有DICOM 310 標準接口,只需
在這些設備上設置服務器地址即可實現數字圖像的
采集。值得注意的是MRI 波譜的原始數據不是
DICOM 格式,需在本機刻錄光盤,保存資料。
2 網絡需求方案
中心交換機使用CISCO CATAL YST 6509 ,它
的高可用性和亢余功能提供了一個非常可靠的交換
和路由選擇平臺。以雙監視器、雙交換網絡和雙電
源形式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