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基本醫療
保障進社區的意見
武政〔2006〕19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根據《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發〔2006〕10號)精神,為進一步推進基本醫療保障進社區,全面提高我市社區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逐步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結合我市實際,現就進一步推進基本醫療保障進社區提出如下意見:
一、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履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
社區衛生服務屬于公益性的事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具有公益性質,不以營利為目的。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重要意義,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領導, 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規劃以及“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各區人民政府是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責任主體,具體負責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各街道辦事處負責協調本轄區內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幫助解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等具體困難和問題。各社區居委會要積極參與并協助開展衛生宣傳教育、建立健康檔案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共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事業健康發展。
二、調整衛生資源,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體系
衛生部門要按照“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的原則,修訂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調整社區衛生服務資源配置,實施社區衛生資源重組,實行全覆蓋網格化管理;按照規范建設、標準統一的原則,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標準,按照項目管理的要求,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發展改革、財政和衛生部門要對功能基本完善,深受群眾歡迎但服務條件一般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給予房屋維修改造和設備購置經費補助;對群眾有需求,服務條件較差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照“以獎代補”的原則,給予房屋維修改造和設備購置專項經費補助;對社區衛生資源不足,需要新設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給予一次性建設經費補助;對資源配置不合理,群眾不滿意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實施優化重組。力爭到2008年,基本建立起資源配置合理、服務功能健全、人員素質較高、運行機制科學、監督管理規范,較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體系。
三、完善服務功能,滿足社區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外來人口等為服務重點對象,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為主,大膽探索社區衛生服務新模式,實行社區責任醫師制,建立家庭健康檔案,簽訂醫療保健合同,開展契約式服務,拓寬服務渠道,提供優惠的醫療保健服務,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疾病預防保健機構、醫院合理的分工協作關系,疾病預防保健機構要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實行大中型醫院對口支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優勢和作用,滿足不同人群的醫療保健需求。
四、加快改革步伐,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運行機制
改革社區衛生服務管理體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獨立法人機構,實行獨立核算,中心派出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與中心實行一體化管理;非中心派出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獨立法人機構,實行獨立核算,業務上接受中心的統一管理。改革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事管理制度,根據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原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實行定編定崗,公開招聘,合同聘用,崗位管理,績效考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