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信息化四大深層次問題待破解
醫院信息化越深入,一些深層次問題也日益顯現。重視規劃與選型原則,甚至考慮引入第三方咨詢服務,是醫院解決這些問題的基本對策。
最近數年,醫院信息化進程明顯加速。越來越多的醫院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醫
院信息化建設中。不過,在這波醫院數字化風潮中,不少醫院深層次問題也開始日益顯現,并直接表現為IT系統成功率低、應用層次低、安全性差、病人就醫環境和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均未得到明顯改善等問題,醫院數字化成效與前景并非一片樂觀。
四大問題
這些深層次問題歸納有四。
問題之一:應用面窄。
目前,不少醫院雖然建成了醫院信息系統,但系統的應用范圍普遍有限,基本還是局限在門診和住院收費等應用,甚至就是用計算機取代算盤和計算器。有些醫院雖然也實施了門診或臨床醫生站,但醫生僅是用來開開處方或醫囑,看不到像檢驗結果、檢查報告和醫學影像等診療信息,系統遠未得到充分利用。真正對醫院的醫療和決策有重大意義的PACS(醫學影像存儲和傳輸系統)、LIS(醫學檢驗系統)、CIS(臨床信息系統)、電子病歷和數據倉庫等還沒有得到普遍應用。
問題之二:漠視標準。
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醫院信息化在標準建設方面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如疾病和手術診斷等已普遍采用ICD-9或ICD-10國際標準,但醫院衛生信息標準整體滯后于應用是不爭的事實。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套成熟的醫院信息系統是遵循HL7醫療信息標準的,醫院內部病人ID、各種診療和藥品等代碼均是自定義,病人在各個醫院之間的就診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共享。由于沒有標準化接口以及診療和價格代碼,醫院為了實現與醫保中心的信息交換,只好編制專門的接口軟件,一個收費項目往往要對應不同醫保中心、不同醫保類別的10多個收費項目。這些問題的普遍存在,不僅直接增加了醫院數字化建設的成本,更進一步阻礙了信息共享與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
問題之三:欠缺規劃。
有些醫院對數字化建設也比較重視,購買了不少價格昂貴的設備,如高端服務器、交換機和海量存儲設備等,也花費了不少精力建成了門診信息系統、住院信息系統、LIS甚至PACS等,但由于缺少總體規劃和分步實施,導致各系統不能有效融合和集成,各系統獨立運行,醫院內部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溝通和利用。雖然醫院花費了大量的財力、人力,但系統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
對于IT咨詢服務的認識,醫院目前還處于啟蒙階段。
多年來,醫院一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但另一方面又苦于信息未能有效集成,無法為醫院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
問題之四:信息閑置。
經過多年的醫院信息系統建設與發展,不少醫院積累了大量的信息資源,但這些資源的利用率普遍不高。雖然醫院信息系統也有像綜合查詢和醫務統計等對信息利用的軟件模塊,但都是一些淺層次的利用,還不能做到深層次的數據挖掘、分析和利用,從而對決策和管理產生重大影響。目前,還鮮有醫院開始應用數據倉庫等智能技術。
同時,醫院的信息只能在醫院內部得到利用,病人還不能通過像網站和短信等公共信息平臺合法獲取相關信息。為了得到檢驗結果,有時病人要往返多次才能得到,化驗單丟失現象也時有發生。換言之,信息技術并未有效改善和提升病人的就醫體驗。
三點建議
基于多年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實踐以及對業界的觀察,筆者認為,當前醫院信息化可從以下幾點入手,解決上述深層次問題。
1. 重視總體規劃
要建好醫院信息系統,做好總體規劃是第一步,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步。
要做好規劃,首先要確定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由于建設數字化醫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考慮近期的需求和實現的可能性,制定分階段的實現目標和實施規劃。實踐證明,但凡數字化成效比較顯著的醫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