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
(2003-2010年)
為了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決策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提出的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保障我國第三步戰略目標順利實現的要求,加快衛生信息化建設,以適應衛生改革與衛生事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特制定《全國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2003-2010年》(以下簡稱《規劃》)。
一、 《規劃》背景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戰略方針,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求我們抓住機遇,順應世界經濟潮流,采取各種有力措施促進我國各行業的信息化建設。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衛生工作面臨的內、外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一些制約衛生事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顯現,客觀上要求衛生改革不斷深化。衛生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衛生資源,用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比較優質的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要。衛生改革與發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設,信息化不僅能促進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也能推動衛生改革的深化,已日益成為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設是深化衛生改革和衛生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九五”以來,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實施國家衛生信息網建設項目,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已見成效;積極加強“三網一庫”建設,電子政務逐步推進;醫院信息化取得實質性進展,信息系統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社區衛生、衛生監督、疾病控制、婦幼保健、遠程醫療、遠程醫學教育等信息系統建設有了進一步提高,為全面實現衛生信息化奠定了基礎。但應該看到,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技術力量薄弱,資金投入不足,與其他行業和衛生事業的實際需求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有相當的差距。今后,要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力爭在2010年前,逐步建成比較完善的以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為重點的國家衛生信息系統,進一步推進醫療服務信息化和其他衛生領域信息化建設向更深、更廣、更高的方向發展。
二、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建設目標
(一)指導思想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和2015遠景目標》提出的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戰略任務,圍繞衛生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立足現實,著眼未來,提出本規劃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統籌規劃、資源共享、應用主導、面向市場、安全可靠、務求實效。
要把信息化建設納入衛生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以信息化帶動衛生事業發展,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一網多用、資源共享。確定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要科學論證,講究實效,充分利用國家公用數據網絡資源,切忌各自為政、盲目投資、重復建設。衛生信息化建設具有公共產品特征,需要政府財政的支持,增加投資力度。在政府引導下,在加強市場準入和監督的同時,開拓思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廣泛開發、充分利用衛生信息資源,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社會和大眾提供全方位的衛生信息服務。
(二)基本原則
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原則是:標準統一、保證安全、以法治業、經濟實效、因地制宜。
1、統一標準,是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工作,也是進行信息交換與共享的基本前提。在衛生信息化建設中,必須強調“統一規范、統一代碼、統一接口”。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指導,組織協調,規范衛生各領域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功能、業務流程、數據模型和數據編碼等信息標準,以滿足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2、信息及信息系統安全是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衛生信息系統開發和建立,涉及居民健康和生命,必須把信息與系統安全放在首位,保證系統穩定、可靠運行。
3、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和管理,要以相關法律法規作為依據。要把制訂衛生信息化建設的規章制度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市場進行具體運作,防止因個別人決策和認識上的錯誤,影響衛生信息化建設發展方向。
4、衛生信息化建設投入,是國家衛生總費用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堅持經濟實效原則,注重投入產出效益,不盲目追趕超前技術,防止大起大落,力圖以較少的投入,產出適宜的效果。
5、衛生信息化建設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不搞一刀切。要注重加大西部地區衛生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促進東部發達地區對西部地區的技術援助和對口支持。
(三) 建設目標
本規劃期衛生信息化建設,將通過進一步重點加強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加速推進信息技術在醫療服務、預防保健、衛生監督、科研教育等衛生領域的廣泛應用,建立適應衛生改革和發展要求,高效便捷,服務于政府、社會和居民的衛生信息化體系。
1、2010年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目標
到2010年,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建立起功能比較完備、標準統一規范、系統安全可靠,與衛生改革與發展相適應的衛生信息化體系,經濟發達地區衛生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技術應用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其余地區衛生信息化建設要處于發展中國家的前列。
2、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目標
圍繞國家衛生信息化建設目標選擇信息化基礎較好的地區,開展以地(市)縣(區)范圍為單元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試點和研究工作,建立區域衛生信息化示范區。區域化衛生信息系統包括電子政務、醫保互通、社區服務、雙向轉診、居民健康檔案、遠程醫療、網絡健康教育與咨詢,實現預防保健、醫療服務和衛生管理一體化的信息化應用系統。
至2006年,擬建立5-8個區域衛生信息化示范區,實現區域內各衛生系統信息網上交換、區域內醫療衛生信息集中存儲與管理,資源共享的衛生信息化區域,總結經驗后,逐步推廣。
3、預防保健信息系統建設目標
在國家衛生信息網建設項目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網絡覆蓋面。依托國家公用數據網,完善預防、保健機構的網絡功能。至2008年,在城市地區基本實現預防保健機構與衛生行政部門之間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逐步將網絡延伸到鄉鎮衛生醫療機構。
加強預防保健領域信息資源的收集、開發和利用。制定預防保健信息收集、傳輸和利用的標準和規范,建立和完善國家及地區預防保健資源、健康與疾病、婦幼保健數據庫,通過預防保健信息網站,向社會和居民提供信息咨詢、健康教育等服務,不斷擴大信息資源利用程度,充分發揮公共衛生信息資源的價值。
4、衛生執法監督系統建設目標
依托國家衛生信息網,建成覆蓋全國各級衛生監督機構的網絡系統,互連互通,實現衛生監督數據信息共享。
加強衛生監督信息系統的基礎建設,建立衛生監督信息系統功能規范和信息標準體系。省級以上衛生監督機構建立網絡化信息應用系統,實現網上受理審批,監督信息公布查詢等信息化應用目標。省級以下衛生監督機構,建立內部衛生監督網絡化辦公系統,全面使用計算機處理衛生監督業務;要廣泛應用IC卡、網上監控、移動辦公等信息技術,加強執法力度,杜絕人工管理的弊端,實現衛生監督的實時、動態的高效管理 。
5、醫療服務信息系統建設目標
三級醫院在全面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要創造條件,重點加強臨床信息系統的建設應用,如電子病歷、數字化醫學影像、醫生和護士工作站等應用。有重點、有選擇的先期建立10家信息化示范醫院,跟蹤世界醫院信息化發展的趨勢。
二級醫院實現醫院信息網絡化管理,逐步建立臨床信息系統。街道醫院和鄉鎮衛生院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
加強醫院信息化基礎設施和網絡化建設,包括急救信息網絡系統及血站信息系統等相關醫療機構信息化的建設。逐步完善醫院信息系統功能規范、信息標準,為資源共享、信息交換、應用軟件模塊化發展奠定基礎。加快國家和地區人體生物資源、醫療服務資源等數據庫建設。
6、電子政務信息系統建設目標
加快衛生系統電子政務建設。按照國務院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的要求,建成中央、省、地市三級衛生行政部門電子政務系統,逐步實現辦公自動化、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提高辦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強衛生行政部門網站和數據庫建設,促進信息發布,政務公開,網上辦公,咨詢服務,增強透明度和公正性。
7、發展中醫藥信息系統建設
根據中醫藥信息系統應用特點,建立適合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醫療、保健和康復信息系統。利用人工智能、信號處理和數據挖掘等信息技術,發展中醫理論研究和應用。
8、完善醫學科教信息系統建設
建立完備的網絡化醫學文獻情報數據庫系統,有計劃地發展醫學數字圖書館系統。進一步推進醫藥信息學研究和應用工作,開展生命信息學研究,推進分子醫學,包括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工程的基礎性研究和應用工作。加強遠程醫學及互聯網醫療衛生服務的建設與研究。
三、 主要任務
(一)進一步加強衛生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是重復投資建立各種獨立的通訊網絡,而是堅持以應用為目的,以經濟效益為原則,依托國家公共數據網絡和利用現有系統,實現數據傳輸和信息共享。以國家衛生信息網為基礎,重點抓好衛生政務信息網絡、公共衛生信息網絡、醫療服務信息網絡、衛生監督信息網絡建設,建立疾病控制信息系統、婦幼保健信息系統,以及醫學教育、醫學科技信息交流、衛生專業文獻檢索等應用網絡,
|
|